系列报道二 “青春之歌”小分队义务支教顺利开展 

发布日期:2011-07-04
分享:

新华学子“三下乡”,服务河塌创辉煌

系列报道二  “青春之歌”小分队义务支教顺利开展

71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“青春之歌”小分队在通过前一天的宣传和积极准备后,义务支教活动正式开展。

二年级的小学生吴文彬,在早晨七点一刻就在校门口等待,随后很多家长带着孩子,陆续来到学校。原定于八点三十分开始的支教课程,由于大部分学生早早到来的原因,志愿者们不得不提前开始授课,按照年级的差别将100多个学生分开,集合到两个教室进行教学。高年级的学生或自己来或和同学一起来;而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则是由家长陪同。志愿者们分为几组,有的在门口接待,有的和家长交流,有的与学生沟通并了解他们的想法,为支教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证。

  安排好学生之后,八点一刻正式开始上课。课程主要安排有普通话、简单的英语知识、诗词的学习方法、舞蹈、手语等,在上课过程中还有很多家长和学生不断赶来,整个课堂坐无缺席,一些家长和学生只能在窗外听课。在上课的过程中,志愿者进行了一个游戏,让每一位同学写出自己的愿望,有的学生愿望是:长大后当老师;有的愿望是:长大后当律师;其中一名胳膊受伤的同学说:“我想当一名医生,帮助跟自己一样受伤的人 ……”他们美好的愿望和理想,让我们看到孩子们的天真烂漫。

在课堂上,志愿者们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:有书本上的知识,有课堂外的互动,还有礼品的奖励。课堂的气氛活跃,同学们都积极发言,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。课程采取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互结合的方式,也有很多的家长参与其中。学生们与志愿者们一起做游戏,在操场上唱歌和跳舞。家长对这样的教学模式很赞同,其中一位学生的家长主动找到志愿者,她说:我的女儿比较偏科,数学成绩很好,但是语文刚过及格线,希望你们能够一对一的进行辅导。还有的家长说:“由于农村教学条件比较差,我的孩子英语不太好,希望志愿者能多教教他。”志愿者们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,而且为孩子们带去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。河塌乡中心小学的贺老师对志愿者们的表现给予很高的评价,他理解并赞同他们的拼搏精神,认为他们开创一种与当地不同的教学模式,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关系。

大学生作为志愿者来到基层服务,最主要就是给当地带来先进的教育和科学知识,作为我国未来社会的的主力军,大学生应该发挥知识技能的优势,“青春之歌”服务小分队秉承为农村教育服务,为农民群众服务,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,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。通过三下乡活动,促进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。志愿者积极响应国家“建设和谐农村”的号召,贯彻并执行学院的“三下乡”方针和政策,努力完成此次义务支教活动,加强了学院与当地友好的合作关系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小学生积极参与) 

(室外课堂)

/ 文传学院“三下乡”活动队记者:赵泽、程雪梅、杨晓燕    /赵泽